博鳌亚洲论坛2016年年会将于22日至25日在海南博鳌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外政要、知名学者和工商界翘楚等领域嘉宾,将聚首博鳌小镇,共同探讨亚洲未来发展,传递亚洲开放、活力、思变的“亚洲声音”。
搜狐财经在论坛上向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提问,他表示,目前,中国整个金融市场中,证券化的资产比重是比较低,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占比是比较大,如果延续下去,银行的信贷资产速度以及占比在不断的提高,这对未来中国的金融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而且这种金融结构也是没有竞争力的。
![]() |
搜狐财经记者与吴晓求先生合影 |
他认为,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提升证券化金融资产的占比,其中包括债券市场也包括股票市场,再加上整个金融宏观经济要去杠杆,所以发展资本市场也变得非常重要。
吴晓求指出,中国经济虽然现在处在一个从高速到中高速回落大的周期过程中,但是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有太多的悲观,也没有得出中国股票市场有多么悲观的结论。
以下是实录:
搜狐财经:我是搜狐财经的记者,我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我听过一种观点是说在一个经济发展强劲的时候,实业发展比较好,股市不好,当一个经济体疲软的时候,实业发展可能不好但股市好,不知道你认不认同?第二个,其实现在中国股市资金是不缺乏的,缺乏的应该是信心,你对中国股市是有信心吗?
吴晓求:如何看待中国的股市或者说中国的资本市场,我们需要从一个中国金融结构变革的角度去看待它,你就知道它未来是有发展前途的.
因为中国的金融结构比较落后,也就是说在整个金融市场中证券化的资产比重是比较低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资产占比是比较大的,银行类金融机构的金融资产大约已经超过200万亿,证券化的金融资产应该是不太高,其中权益类的也就是股票这块大概是40万亿左右,所有债券加起来应该在30万亿左右,这种占比还是比较低的。
拿证券化来看,我们GDP现在是65万亿左右,我们的股票是40万亿,我们证券化只有60%左右。从这些指标可以看得到中国的金融结构,我指的是资产结构相对比较落后,因为这样一种现象如果不断的延续下去,银行的信贷资产速度以及占比在不断的提高,这对未来中国的金融来说是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而且这种金融也是没有竞争力的。
我们现在说评判一个金融的竞争力是要看它的财富管理能力、化解风险的能力,不仅仅是一个资源配置的能力,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到了证券化金融的提升就是一个必然。
我经常说中国金融的结构需要调整和改革,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要提升证券化金融资产的占比,其中包括债券市场也包括股票市场,再加上整个金融宏观经济要去杠杆,所以发展资本市场也变得非常重要。中国经济虽然现在处在一个从高速到中高速回落大的周期过程中,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对中国经济有太多的悲观,也就是说从金融结构变革的趋势和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因素来看,我真的没有得出中国股票市场有多么悲观的结论,所以我为什么持有一种乐观就在于这两个原因。
关于第一个问题,通常都会说我们现在的资金都没有进入到实体经济,同时也有一种说法说经济好的时候股票市场不好,经济不好的时候股票市场好,这个实际上我做了一些验证,这个背后有一个命题就是资产价格的变化特别是股票市场资产价格的变化和实体经济的变化是不是具有趋同性,是不是有比较高关联性,或者说股票市场价格的变化、指数的变化是不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
因为国民经济晴雨表这个说法是由来已久。当从一个非常长的趋势来看这个结论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是处于一个相对的短期和中期来看,它们也并不是高度的一致。不是说经济增长了8%,股市也一定会体现这8%,经济6.5%,股市就一定是体现这6.5%,这期间并不是同一时间的一致,他们中间的确有很大的差异。而且在相当多的时候还看得出来经济不太好的时候,资产价格特别是股票会有一些上涨,这可能是反映到资金的流向,因为当经济相对不乐观、悲观的时候,人们对经济会保持一种警惕,所以投资可能会相对的谨慎。资金到这里不行就到其它地方去了,包括房地产,也包括股票市场,它有一个很好的预期,加上股票市场又有很好的流动性,从而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说经济不太好的时候股票市场反而会不差,至少是不差,这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是能得到解释的。
如果说它真不好的时候,经济状况不太好,实际上我的研究也表明了它们之间在时间序列上并不是高度的相关性,但是从一个长期的十年、二十年的趋势看它们是有很好的相当性,比如从两三年的周期来看它们之间的趋同就不太一样。